Search

英國友人夫婦帶我去探索他們住的山谷,步行半日,在曼城以南山區的伯斯活谷(Bugsworth Basi...

  • Share this:

英國友人夫婦帶我去探索他們住的山谷,步行半日,在曼城以南山區的伯斯活谷(Bugsworth Basin ),有一條運河,並有一個二百年前修建的水塘和堤壩。

Bill 和Sarah 加三隻貓住在山頭,在花園邊的樹蔭小徑步下山谷,有一條運河。運河盡頭也是一條荒廢的鐵軌的起點。二百年前,工業革命早期,這裏是開石灰土的一個工場,用石灰做建築材料。因此水土相傍,水塘和堤壩就此建成。

我想起香港的大潭和城門水塘。這個幽谷的水塘堤壩屬於英國的第一代。比起大潭水塘的石頭用料和建築工程,此塘壩就地用石灰混凝,都略嫌糙,至今遇雨,時有氾濫。香港的水塘有了英國人第一代的經驗,建得更為堅固精良。

建水塘的理想地理是山谷,如在香港主持建造城門水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殖民地輔政司傳瑞憲( John Fraser ),與金文泰總督同期,選址荃灣的城門谷, 他負責重新安置受工程影響的村民,並修葺青山禪院。太平洋戰爭期間被日軍殺害於赤柱集中營。

英國工業革命在此處孕育。無工業革命即無航海,無航海事業即無香港。英國郷間的許多隱藏的歷史,無意中也與香港的地理相呼應。香港浮現的一些趣味問題,在英國都找得到答案。住在英國,與知識的寶庫為鄰。

今日的運河邊有鄉民自購艇屋,避居於世外深隱。Bill 和 Sarah 向鄉里介紹香港來客。我還以為船民是遠東特有的現象,想不到此地也頗見規模。遠東的Boat People 往往不是投奔怒海,就是走私撞水警輪,比英國的同類更有活力和動感。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